中国钢铁的“野蛮式成长”
中国钢铁行业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终于可以暂时放慢脚步喘口气了。回顾中国钢铁行业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在这种“野蛮生长”式的发展之后,中国钢铁在获得极大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难以解决的痼疾。
从1993年开始,中国钢铁进入了大规模的发展时期。十几年来的发展,使中国在钢铁产能及钢材生产种类上都有了极大的丰富和完善,有力地志愿了国民经济的建设,但无序的发展,也使国内钢铁产能产生了过剩的问题。
据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的了解,按粗钢计算,国内市场自给率2005年达到并超过100%后,国内市场占有率也超过90%,2007年自给率达到111.3%,市场占有率达到98.8%。但是,近年来我国钢铁综合产能开工率均未超过90%,2007年为86.8%,国内市场总体上已供大于求。大量的钢铁剩余产能被输送到了国际市场,使中国在经济危机之前的世界市场,以其廉价的钢材价格占有着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中国钢铁工业也依靠强大的国际市场需求而获利颇多。
但这一切,都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变成了昨日黄花。由于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对中国钢铁发起的大规模的贸易调查,使中国成了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接二连三的贸易调查,使中国钢铁受到了巨额的损失。
而世界铁矿石价格的连年上涨,又成为箍在中国钢铁行业头上的另一道“紧箍咒”。中国自2002年参加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以来的几年间,中国因为国际铁矿石价格上涨而蒙受的损失多达7000多亿美元。而中国钢铁在经济危机中的“上佳”表现,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今年的铁矿石价格上涨。
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各国经济的逐步恢复,在经济危机时期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时间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国家一揽子政策作用下度过危机的国内钢铁行业,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刺激措施退出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虽然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工程还将继续,但仍将无法继续消化因出口受限而出现的钢铁产能严重堆积的情况。况且,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大规模发展之后,中国的钢积累量已经逐渐接近饱和,而且随着社会大分工的继续,钢铁工业也将会从中国转移到世界其他更加不发达地区。
以上这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都使得中国钢铁不可能再按照原有的发展模式继续向前发展,中国钢铁行业的“野蛮式成长”模式也将成为“过去式”。在“野蛮式成长”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众多国内钢企,也将会随着发展模式的转变而转变着各自的命运。
针对中国钢铁工业的不断过剩的产能问题,虽然国家相关部委早在2005年就开始对国内钢铁产能的发展进行调控,但在国民经济的需求刺激下,总体成效并不理想。从2005年至今,相关的产能结构调整政策的出台,使钢铁行业成了近几年来产业政策最密集的行业。尤其是《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指导意见》提出,钢铁行业并购整合将得到进一步推进,产能集中度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中国钢铁企业网记者认为,“野蛮式成长”模式的行将终结,带给中国钢铁行业的将是另外的一种发展机遇。山东流体钢管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