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力学性能是保证钢材最终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制度。在钢管标准中,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规定了拉伸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或屈服点、伸长率)以及硬度、韧性指标,还有用户要求的高、低温性能等。
①抗拉强度(σb)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σb),单位为N/mm2(MPa)。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
②屈服点(σs)
具有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试样在拉伸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时的应力,称屈服点。若力发生下降时,则应区分上、下屈服点。屈服点的单位为N/mm2(MPa)。
上屈服点(σsu):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应力; 下屈服点(σsl):当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应力。
屈服点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s--试样拉伸过程中屈服力(恒定),N(牛顿)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③断后伸长率(σ)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后其标距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标距长度的百分比,称为伸长率。以σ表示,单位为%。计算公式为:σ=(Lh-Lo)/L0*100%
式中:Lh--试样拉断后的标距长度,mm; L0--试样原始标距长度,mm。
④断面收缩率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后其缩径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始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称为断面收缩率。以ψ表示,单位为%。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0--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S1--试样拉断后缩径处的最少横截面积,mm2。
⑤硬度指标
金属材料抵抗硬的物体压陷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根据试验方法和适用范围不同,硬度又可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肖氏硬度、显微硬度和高温硬度等。对于管材一般常用的有布氏、洛氏、维氏硬度三种。
A、布氏硬度(HB)
用一定直径的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以规定的试验力(F)压入式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L)。布氏硬度值是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形表面积所得的商。以HBS(钢球)表示,单位为N/mm2(MPa)。
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F--压入金属试样表面的试验力,N; D--试验用钢球直径,mm; d--压痕平均直径,mm。
测定布氏硬度较准确可靠,但一般HBS只适用于450N/mm2(MPa)以下的金属材料,对于较硬的钢或较薄的板材不适用。在钢管标准中,布氏硬度用途最广,往往以压痕直径d来表示该材料的硬度,既直观,又方便。
举例:120HBS10/1000/30:表示用直径10mm钢球在1000Kgf(9.807KN)试验力作用下,保持30s(秒)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20N/ mm2(MPa)。 [1]
无缝钢管 | 45#、Q345B | 457*12-80 | GB8163-2008 | 大量 | 大量 | 电议 | 电议 |
无缝钢管 | 45#、Q345B | 486*12-80 | GB8163-2008 | 大量 | 大量 | 电议 | 电议 |
无缝钢管 | 45# | 133*15 | 国标 | 大量 | 大量 | 电议 | *** |
无缝钢管 | 45# | 133*16 | 国标 | 大量 | 大量 | 电议 | *** |
无缝钢管 | 45# | 133*18 | 国标 | 大量 | 大量 | 电议 | *** |
无缝钢管 | 45# | 133*20 | 国标 | 大量 | 大量 | 电议 | *** |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上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化解产能过剩是一个长期过程,“持久战”已不可避免,而建立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将成为重要“武器”。
董登新表示,目前在产能过剩问题上,最主要的“顽疾”还是国企,这也是目前我国产能过剩的重灾区,国企所在行业的产能是最容易过剩的,并且这些过剩的产能往往没有人负责任。而民资与民企的产能过剩则是相对的、暂时的,在有效的市场机制作用下,民资与民企所带来的产能过剩可以消化和自我恢复。
据记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较为明显的产能过剩。第一次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并且历经三年的整顿治理得到了缓解。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第二次产能过剩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第三次则是在2003年中国进入新的经济周期,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逐步突显,并自2008年起渐次达到高峰。
董登新指出,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应针对国企转型和产业升级来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制度安排,或者需要国企有实质性的对策和举措,比如加大研发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此外,在某些领域,国企还要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成本意识。
董登新建议,可以对国企建立项目问责制或者加强绩效考核。因为国企的发展涉及到国有资本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流失问题,所以问责制的设立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与产能过剩并存的问题。这也是在建立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中较为关键的一环。
参与制定解决产能过剩政策的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表示,最近的研究理念改变了以往的制止、抑制为化解,更加突出依靠市场力量调整和优化存量,更加突出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长效机制。
|